上週我的筆電終究在我多年來運作它之下出了點狀況,如果不趕緊送修檢查恐會造成更嚴重損傷,可一向行動力十足的我卻遲疑了...我看見這個遲疑充滿許多藉口,包括要花時間整理、備份、尋找可靠的維修中心、要在課間多安插個送修行程、花高額維修費等,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,只要想到暫時無電腦可用就覺得麻煩,而這個麻煩中還混雜著許多煩躁、焦慮和不知所措感,甚至在我瘋狂詢問各間做快修的地方,但最後得到的回答皆是至少需留店測試一天後,我的千百個不願意值簡直超載。
.
最終,筆電故障是事實、需要維修也是事實、我必須繼續使用它更是事實,於是在我無奈地交出筆電時,我瞬間感到一股空虛和焦慮,我滿腦子竟充滿著「我接下來在家要做什麼?!」的疑問。雖說還有手機可用,但根本無法暢快處理文件和訊息,及享受娛樂時間,我訝異自己居然無形中倚賴筆電甚深!
.
然後我便想起我在瑜療師培訓時,有一次課程我們討論到「成癮(addiction)」和「渴望(craving)」,導師請大家觀察自己並寫下當前生活中,有沒有哪些人、事或物我們仍是無法放下,甚至還會經常渴望地想獲得及抓住。大家都很大方地分享自己無法放下的種種,導師也分享他目前依舊無法放下的幾個渴望,他大笑說:「你們看,我都快 80 歲了,卻對美食仍放不下!」隨後又繼續道:「不過我們是人,本來就會有自己的慾望,我們要做的不是立即消除所有慾望,而是要在這慾望裡找到一個適中處。」
.
的確,慾望也算是我們活下去的本能之一,倘若完全無慾,那麼就不會產生任何行動力去做些什麼,讓自己的生命前進,然而,一旦慾望過度就容易依附,沒有它就覺得不行,最後進而成癮,沒有它就感到痛苦。
.
其實回溯到最根本,「很渴望」的這個行為底下即是代表著「不願意放下」,像是不願意放下某種食物的美味,所以很渴望再度品嚐此食物;不願意放下完美瑜珈體式帶來的成就感,所以很渴望做更多更完美的體式;不願意放下慣性帶來的方便性,所以很渴望維持這種方便感而捨棄嘗試調整的機會。如若再仔細瞧瞧,有很多時候、很多事情、很多行動,真的不是做不到,只是不願意或沒那麼願意而已。
.
後來在沒有筆電的這個週末,我過得十分輕鬆自在,雖偶會閃過一絲因無法如期發文的焦慮,但我獲得更多的是清淨,我認真完成家務、用心吃進每口飯、專心陪伴狗玩耍、多閱讀幾頁的書,更是度過幾夜好眠,就連本還會滑幾下的手機最後也擱置在旁,徹底落實了放下網路和電子產品的行動。
.
「真的不是做不到,而是願不願意,願意嘗試放下多少,願意真正放下多少。」——瑜療師碎念
.

《只要你願意,身體會告訴你許多事》:https://reurl.cc/qkAYvp
.

**這是一個完全瑜珈療癒的團體課程,藉由浴火鳳凰方法中的六個階段,增強個人的身體直接經驗與忠實當下,近一步聚焦內在,喚起個人的深度覺知,並使覺知存在於個人生活中。**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