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有心理-神經-免疫-內分泌學碩士學位的臨床心理學家暨大學教授 Santiago Buompadre 提到:「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』是世界上死亡率和發病率的主要驅動因素。換句話說,一個人的習慣、活動模式及對待自己的方式已經成為慢性疾病及早逝的主要原因。」
能確定的是,「瑜珈」在歷經多年的醫學與科學研究,早已被認可是一個能提供多元練習並幫助整體健康的方式,同時還提供非傳染性疾病,及與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的預防措施。「瑜珈方法」更可以協助一個人的身體、大腦與思想重新連結起來,對於許多慢性疾病,尤其是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之支持效果特別顯著。
雖說整個瑜珈世界看起來好似龐大又神秘,但回歸本質就是在講「人」,而人看起來好似複雜又難懂,但回歸本質就是「身」和「心」,人因「身」而生存,但要如何「有品質生存」,「心」是不可或缺的。合適的瑜珈練習往往會讓練習者感到神奇,但其實真正的關鍵是「一個人的身心」,藉由瑜珈方式來喚醒並強化這項人人皆有的自癒能力。
關鍵1:善用「身心力量」
「身心」是一個人的所有部分,「心」— 心理包含情緒、認知、社交、精神、經驗和行為,皆會影響一個人的「身」— 生理機能。一個人的情緒、認知和生理系統無時無刻都在交流,是無法切割的,若能真正理解並體悟到「身心相互影響」作用,對於解決各種疾病,及如何透過瑜珈在醫療保健中協助康復是至關重要的。
關鍵2:學習「自我調節」
瑜珈是強調身體所有系統自我調節的整合過程。透過瑜珈中的身體和呼吸練習,能喚醒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感覺、想法和情緒意識,並通過身體和呼吸的調整,進而調節情緒和想法。練習者自然而然地變得更有能力,在自身健康中發揮積極的自我照護態度。
練習者在瑜珈課程中可能還會學到主動放鬆、更細緻的運動模式、更深入的體驗身體感覺、更有意識的跟隨複雜思緒,並在回到生活上後,知道如何以更省力的方式完成日常工作。
不置可否地,如果一個人對自身的感知力不夠清楚確切,那麼很可能會容易忽略身心不適時所發出的訊號,而錯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時間,又或者相反地,身心上有任何丁點的不對勁,會被過度誇張放大。無論是過度警戒敏感或遲鈍麻木,都會使得一個人無法長時間因應外界的緊急狀態或壓力,逐漸走向身心失衡進而產生疾病。
雖說「身心力量」及「自我調節」無法完全具體呈現一個形象,但是通過身體和呼吸的具體練習,你會慢慢感受到這兩項療癒的關鍵。
如果你當初練習瑜珈的目的就是「提升健康」,那麼鼓勵你可以透過此兩項關鍵,來對應你現今正在練習的瑜珈,是否有確實落實「身心」及「調節」,還是過分注重在「身」,與運動沒啥兩樣,或是過分注重在「多」、「重」,完全沒有少、輕可言。
「讓瑜珈真正成為身心的良劑,而不是成為毒劑。」—瑜療師碎念
參考文章:Santiago Buompadre, “Yoga: therapy for lifestyle diseases”
相關文章:
《5個瑜珈療癒方法減少過勞與促進健康》:https://reurl.cc/v7m97N
《瑜珈療癒與神經系統》:https://reurl.cc/YedZq4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