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紛擾之下,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?
___ 紛擾之下,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?

往下閱讀前,邀請你先閉上眼睛,好好的感受這個問題,然後看看有哪些答案浮現。

從開放快篩實名制開始,我家樓下的藥局在營業前已大排長龍,大家帶來自家的板凳和扇子,在悶熱潮濕的氣候下等待限量的試劑。

上週確診人數攀升時,我每到一堂團體課程都會問問大家的心情如何。有的學員表示還行,有的學員表示煩躁,有的學員決定暫時停課。

我的手機訊息也陸續收到許多資訊,有疾管署的公告、有某某醫師的警告、有某某確診者的經驗、有某某學派的剖析。

而我自己呢?除了日常教課行程,還有臨時狗狗的不適,以及天外飛來一筆的家事,就足以讓我失眠數夜,根本無暇操煩疫情走向。當我連運用自己的專業來輔助失眠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時,我就知道此時這些煩惱已佔據我身心一半的空間。

的確,我有點慌亂了,想著「我還能做些什麼降低這些煩惱」。接著,我看見自己正在陷入「找方法消除煩惱」的陷阱,雖然我仍是做著自己的瑜珈練習,提醒自己回到此時此地,但心念卻早已落在「解決此現象」的目的。

又是一個「啊哈瞬間」,覺察到此處時我不自由主的笑了。哎呀,雖然瑜珈療癒陪伴我練習數年,還是免不了踏進盲點之時,不過也因為我讓自己真真實實地活在這個世界裡,才會不斷地被各種人事物干擾,也因為這些紛擾,我才能持續地在練習中培養更臻成熟的智慧。

其實,紛擾從來沒有在這個世界上消逝過,差別只在自己用何種心念去看待和解讀。無論是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,都是一個我們無法操控的事實存在,而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心念。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樣子,完全都是自己心念加工過後的呈現,除非我們願意將自己的心念暫時擱置在側,才能看見他們原來的模樣。

因此,我先將捆綁在「解決紛擾」的心念鬆開,站在「與紛擾並肩」的位置,我看著這些紛擾,然後詢問自己:「我現在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?」、「我現在能做到的有哪些?」於是,我能做的行動緩緩浮現,而在開始執行的同時,下一個行動也就陸續出現,雖然紛擾依舊在這裡,但我決定與紛擾同行。況且紛擾就是紛擾,它是一個現象,要變大變小、變複雜變簡單,甚至要佔據生活中的比例多寡,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念想要怎麼做。

現在,可以再次閉起雙眼,好好地問自己:
「疫情紛擾之下,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?」
「___ 紛擾之下,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?」

也歡迎你留言分享,在 ___ 紛擾之下,你為自己做了些什麼。

what can i do for myself

分享此文章

文章分類

彙整
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

[contact-form-7 id=”2332″ /]
分享 Share thi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