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「直覺」?直接從字面上讀是「直接的感覺」。在 MBA 智庫百科裡,「直覺」被定義為:直覺思維(Intuitive Thinking)具有迅捷性、直接性、本能意識等特徵。直覺作為一種心理現象貫穿於日常生活之中,也貫穿於科學研究之中。那麼,這個具有迅捷、直接和本能的能力又從何而來?有些人會說:「我的直覺告訴我……」、「我的直覺很準……」或「某某人的直覺就是特別準」。我們是不是都有過一種經驗,在某個瞬間,突然會不假思索地冒出一個聲音、一個念頭或一個畫面?
友人因短期居留及文化習慣,決定在租賃的房子裡,全部購買二手傢俱及電器做使用。身為經常在國外獲得好心人士幫助的我,當友人請我一起陪同協助選購,我當然毫不猶豫的答應。
記得那天走進其中一間二手商店時,當販售員出來招呼的第一時間,我的直覺告訴我「可以離開這裡了」,但基於尊重友人的選擇,我還是讓他停留在店內瀏覽一番,直到販售員已經進入一種口沫橫飛的狀態,我原先的直覺,加上我從旁觀察其動作和語言一陣子,我強烈感受到此販售員是個不誠實的人,他的熱情和誠懇是表演出來的。
我示意友人可以暫緩再繼續參考其他商店,但此時的友人因瀏覽過多商店的疲累,外頭還下起小雨,友人說他相信人是良善的,也許是販售員的表達方式讓我們不太能夠接受,況且若要再持續搜尋評估下去,實在是精神耗費,因此友人決定在這家商店購買。
購買後的幾天,商品開始陸續出現各種狀況,我協助友人與販售員協調,然而販售員不斷地用各種理由搪塞,沒有釋出任何意願,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,呈現一種幾近鬼打牆且無法溝通的局面。友人不想再浪費時間和精神在這件事情上,加上聯繫消基會並確認規範後,我們消費者這方是沒有任何優勢的,最後,友人決定放棄,自己認賠。
我們是否也有過相似的經驗?不管在下決定或做回應之前,心裡似乎會有個小小聲音跑出來:「不對勁喔。」、「好像不行喔。」或是:「我可以。」、「我想要。」然而,我們經常忽略這個聲音,而選擇採取外在的聲音,做出與心裡原本答案完全相反的行為或反應,最後再陷入「早知道」的情境。你可能會說:「我聽不到有什麼內在聲音啊!」、「我好像聽到,但我擔心我是錯的。」、「萬一我是不對的怎麼辦?」
回到瑜珈墊上的練習。我們大部分的練習慣性,仍是以「進」和「突破」為主,像是「我可以再彎多一點。」、「我可以再拉多一點。」、「我可以再用力一點。」那麼,有沒有注意過,這個「再多一點」的聲音,是來自於自己心底真正的聲音— 因為當下接收到無論是自己身體或呼吸的訊息,而去執行再多一點的動作?還是,這個「再多一點」的聲音,是來自於外在的聲音,比如指導者的口令,或社群媒體的資訊傳遞,而自然地形成一種「再多一點的認知」?
<<瑜伽經>>(Yoga Sutra)1.2-1.4 一連串提到:「瑜珈是學會如何控制心和念頭,我們本身還要能夠持續堅守心念的本來樣貌,否則我們便會隨著變化多端的心念遊走。」(註1)我們不是機器,我們是活著的個體,我們會活動,我們會呼吸,因此我們的心念也是會持續流動的,而流動的過程會因為來自各式各樣的外在環境、自己的既定習慣或過去經驗,而決定流動的方向。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