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 11/14 的特別課程,許多學員或朋友以為我又去參加阿育吠陀師培訓,嗯,可以說是有一點點,怎麼說呢?

阿育吠陀是我 IAYT 國際瑜珈療癒師認證裡的其中一門必修課程,比較像是前導課程,只先建立阿育吠陀的大綱概念和內容,包括其理論中的數論哲學(Sankhya)、人體組織(Dhatus)、人之屬性(Doshas)、萬物質性(Gunas)、元素、時間、季節等,由於重點還是要能運用至浴火鳳凰瑜珈療癒(PRYT)的實踐, 課程的重點便仍舊放在實際練習。於是在這段課程進行期間,我跟著指導師的指派作業和建議,用阿育吠陀的方法練習自我照護,根據我個人的現狀,安排適合我的練習內容(Dinacharya),如同儀式般地開啟我的每一天,從早上五點半起床、簡易梵唱或靜坐、拜日式、冷水洗漱、喝檸檬水、芝麻油按摩、洗鼻和漱口,乃至就寢前的按摩和靜坐、準時就寢時間,以及煮排毒餐(Kichari)連續食用等等,同時紀錄下每天的發現、感受和變化。

其實每日的練習和紀錄我早習以為常,最痛苦的卻是最初的尋找材料。在第一堂課程正式開始前,我們便需要預習一些指定書籍和準備材料,而在備料方面指導師直接提供一個網站讓我們方便成套購買。無奈疫情影響,該網站暫停國際配送,在這裡的我就必須分別搜集材料,特別是那些香料名稱,我連中文都看不懂,更何況是英文。我記得我當時感到痛苦,深深吶喊為何還要多花倍數時間去做這件事,並羨慕我的同學們能夠直接成套取得,我視訊指導師詢問細節及替代材料,並告訴她:「這真是讓我感到煩躁。」近 80 歲的指導師以親切和藹的微笑回應我:「那真棒,妳比其他同學多一個練習機會,而且讓妳連結從來沒有連結過的人和事,我很期待妳的新探險!」指導師這麼一說,我猶如當頭棒喝,我對自己說:「是呀,我不是好奇寶寶嗎?為何不去探險呢?」

接下來近四個月的熬夜課程,指導師盡可能的將阿育吠陀精髓授予我們,並且不斷地鼓勵我們務必要自我練習方能體會其哲學,就這樣在每週的實際練習和紀錄,一路到課程結束前的小組個案研究,我便在迷迷糊糊(話說每次撐到凌晨 12 點多就開始不行,好心同學們會輪流私訊我打氣)中跟到最後。

若要完全遵循及深究阿育吠陀方法,甚至成為阿育吠陀醫生,那會是另個培訓旅程(600-1500 小時),而我這次參與的課程設計目標是,如何運用其精神和概念至自己的專業中(我們有些同學是心理醫師、物理治療師或特教老師),最重要的是能「根據當下調整」。

在整個課程我學到的最大精神是「自我照護」,雖然在阿育吠陀理論會以時間、季節、環境等大自然變化去訂定自我照護計畫,但其最終目的是要練習者「練習覺察自我」,透過其方針引導練習者「保持自我覺察」,最終培養練習者的「自我覺察能力」,這無非和我所學的 PRYT 瑜珈療癒相同,只是我們用瑜珈動作、呼吸和靜坐為媒介。

當教室總監告訴我要開特別課程的時候,我思來想去要分享什麼好呢,最後決定把我這過程中練習到的概念、方法和心得分享給大家,提供給大家多一種自我照護的方式。至於有朝一日是否再進一步踏入阿育吠陀坑,那便且看我的當下吧!

分享此文章

文章分類

彙整
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

[contact-form-7 id=”2332″ /]
分享 Share thi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