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我一起練習流動瑜珈的學員,都會知道我幾乎不會按照常理,做像是拜日式那樣的串連。其實我的目的很簡單,就是讓大家多練習身體的靈活度,才不會陷入另一種慣性模式。

回想起我在跳舞的小時候很不喜歡現代舞,因為身體需要轉來換去,常常在一個八拍裡,就要做八個動作跟八個方向,除了記憶舞步困難,還因經常無法做到老師要求的流暢而沮喪,所以當時的我最喜歡跳古典芭蕾,其動作、方向和節奏有一套可依循的方向,我只需努力重複地練習至精準完美。不過我也常被老師們說,我是一個認真的舞者,但是不知變通。

開始從事有氧舞蹈教學後,因為自己的練習經驗,我也建立起自己一套「有跡可循」的編排來教課。不過我同時也漸漸發現,每週來上課的學員,只要有認真跟隨口令,大多在第三週便能將動作通通記起來;上課次數與時間頻繁的學員,更是只要聽到上個口令,就會自動反應下個口令,完全看透我的足跡。這是好事也是不好事,好事是,學員們因熟悉動作和節拍,可以從自己完成整套組合裡獲得無比的成就和滿足感;不好的是,我又無形中將學員帶入另一種慣性模式。因此也進一步發現,熟悉動作的學員們,在課程中經常變得不專心,甚至已經熟到身體完全在狀況內,但精神已經不知道飛奔到哪裡去了。有鑑於此,再後來我的有氧課裡,每週動作便會安排不一樣,曾有多名學員說:「妳的套路很多耶,害我上課都不敢分心。」

再到後來的瑜珈教學,我便也在流動瑜珈課程安排這樣的練習。有學員陸續問我,到底要如何跟我一樣才能如此流動順暢?我要說的是:

千萬不要跟我一樣!我的身體是我的身體,我的身體住著我的成長及學習記憶,而你的身體也一樣住著你自己的身體記憶,所以不應該想方設法的消除你原本擁有的,因為那代表著你這個人的獨特性。我們應該要做的是,在自己原本就擁有的條件下,透過「有覺知的練習,去增加或遞減你需要的或不需要的,而不管增減多少,最重要的是,這個增加或遞減的過程,都會將你帶往更好的感受。」——瑜療師碎念

最近也正好閱讀到寶典《筋膜解析書》裡的「有彈性的身體」章節,其中有一段提到:在瑜伽教室中,有時我們會陷入一種盲區,試圖以體位法的極致完美表現作為基準評估每一個身體。但是,一個尺寸從來不可能適合所有人。

是的,同一個動作透過每個人呈現出的感覺就是不同,甚至自己的上一秒和下一秒呈現也會不一樣,我們應該用自己現在最真實的樣子呈現,感到疲累的呈現,和感到振奮的呈現肯定就是不一樣,毋需刻意用什麼特別的技巧修飾精美,要做的反而是在這個真實的過程中,自己又發現自己什麼。

也許在我們各自的專業工作領域上都習慣於講求結果,然而在回到自己和身體的練習,我會鼓勵大家關注過程,

「所謂的結果,其實在關照過程的途中,已經正在發生。」——瑜療師碎念

分享此文章

文章分類

彙整
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

[contact-form-7 id=”2332″ /]

分享 Share thi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