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的時候來到「聆聽者」和「回饋者」的練習,我和本週合作夥伴——來自匈牙利的蘇菲同學一組。這個練習對我來說已如吃飯喝水般地日常,畢竟在 PRYT 培訓中,這樣的練習佔了最大部份。
如何帶著第三者角色去「聆聽」和「回饋」,如何不帶任何評論或情緒,單純地去聆聽、去陳述一個事實,是我們這個下午要做的練習。頓時,全班哀號,大家覺得十分困難。
我仔細聽著蘇菲說話,我聽見蘇菲說,她覺得身體很累,不想一直再做倒立,可是她覺得她有如此的想法很不對,身為學生這樣偷懶是不應該的;她在匈牙利有自己的教室,說著她的品牌精神和經營的忙碌,說著說著,她覺得自己這樣做還不夠好;她這次來蘇美上課,她覺得很充實,可是離開丈夫孩子那麼久,她覺得自己是個不及格的妻子和媽媽。最後,她還說了:「我真是感到很抱歉。」
換我回饋的時候,我說我聽見了她陳述的哪些事實,但也同時聽見了她在批判自己,一直覺得自己有不好之處。蘇菲驚訝地睜著清澈褐色雙眼:「我怎麼沒發現?被妳這樣一回饋,我才發現我好像有這樣的習慣。」
這讓我想起,今年 3 月從 M 回台在溫哥華機場等轉機時,我在書店看到一本雜誌,封面斗大的文字寫著:「和你內心的批判一起靜默 (Be slient with your inner criticism.)」 我當時噗哧一笑,因為我自己心中的白話是:「叫你心中的批判閉嘴吧!」
確實,在我們成長的背景中,我們似乎已經習慣處於這樣的模式,無論父母、師長、同儕,甚至職場,無形中都在散播著相似的訊息:「你做的不夠好」、「你最好低調免得被排擠」、「你做的很好但可以更好」、「要懂得反省自己還有哪些不足地方」……長期下來,無論事實為何,第一個反應就是先批判,無論對自己或對他人,我們的生活中便自然地充滿批判。
「可以觀察看看一天之中,你自己在心裡批判自己幾次?你自己在心裡批判其他人、事、物幾次?批判自己和批判其他兩者的比例為何?」——瑜療師碎念
直到現在還是有人會問我,到底為何我如此推崇爺爺,魅力在哪裡?我只能說,是我願意把自己變成空杯,接受 PRYT 所給予的練習,並真心誠意地落實到自己的生活。很多人也會問我,是否要經歷過風霜才有資格當瑜療師?我要說不一定,但你一定要經歷過自我對自我的風霜。
在 PRYT 前的我,便經歷了許多事,但當時的我,是用與生俱來的意志力硬撐過來,其實心中仍是乘載著大小創傷;PRYT 後的我,更是陸續經歷許多關於分離的故事,過程中的痛苦和撕裂絕對無可避免,然而最珍貴的是,從這些悲傷的故事裡,我看見了更真實的自己,使得我更往最本質的我前進,也因為和自己的本貌更貼近地生活著,我便擁有更清晰的感官去觀察,更直覺的去面對所有人事物,因此,也更有能力應用於我的教學專業中。
怎麼從這個小練習扯到 PRYT 啊,果真是碎念無誤😆不過我實在無法專心,因為剛進房門的時候,有一隻蜘蛛在我床上奔跑,然後我就殺生了,接著我抬頭看見肥壁虎在床邊牆壁逛街😟天哪,到底是要挑戰我的極限到哪裡😞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