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很多學員都認為上瑜珈課就是要消除煩惱、屏除雜念,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常以「不准想東想西」疑似逼迫自己的態度,「想方設法讓自己平靜」,結果可能發現越告訴自己要平靜,反而就更不能平靜。
《瑜珈經》在一起頭便開門見山說道:「瑜珈是心念的止息。」接著開始逐一解釋心念是什麼、影響心念的障礙有哪些,然後才進入有哪些方法是通往心念止息的道路。根據《瑜珈經》的闡述順序,可清楚得知心念止息是一段進程、一個過程,並非一種結果或結局,倘若僅是將「瑜珈是心念的止息」這句經文視為這即是練習瑜珈必須達到的目的,甚至奉為圭臬,如此在練習瑜珈時就可能會自動進入「做瑜珈時不能有任何想法、必須保持放空」的模式。
那麼究竟上瑜珈課是否能東想西想、胡思亂想呢?我的答案是肯定的,而且這是非常正常的。只要我們還活著,代表我們的大腦仍是存在、持續運作,是不可能叫它立即完全停止,進入什麼都沒有的狀態。我們反而要做的是,當念頭陸續浮現時,可以留意「正在跑出來的念頭」、「一直跑出來的念頭」、「已經重複跑出來很多次的念頭」、「突然冒出的新念頭」。
「我到底在這個過程正在忙些什麼?」
縱使眼睛看著老師示範、耳朵聽著老師口令、自己的身體正在做著動作,但是,「我的內在到底在忙些什麼?」除了覺察身體和呼吸,念頭也是在瑜珈練習中需要覺察的一個部分。當自己願意「正視」這些現象時,才是真正開始前進「消除雜念」的方向,在整個練習過程中通過「看見、知道、看見、知道...」一個接著一個的觀看念頭方式,在練習結束後才有可能清楚地整理出「自己當前最大的念頭」,甚至更可能近一步觀察到,原來這個念頭早已串聯進自己的日常生活,成為部分的生活習慣或慣性想法,自己卻毫無意識地被影響著,亦默默地影響整體生活品質。
下一次的瑜珈練習請試著做做看,當念頭跑出來時不要立馬趕走它,既然它已來到,那就好好與它打聲招呼吧,不妨看看它後再離開也不遲,畢竟念頭出現是個不爭事實,也許在念頭裡面還隱藏著許多寶貴訊息,若能多給念頭一點時間瞧它一眼,也算是給自己多一個機會探索自我呢!
「以歡迎取代拒絕念頭,與所有的雜念同在而非消除。」——瑜療師碎念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