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上一對夫妻一起來上課,太太已上我的課一段時間,先生則是最近才被太太「逼」來的。夫妻倆總是並肩而坐,課程中太太經常轉頭看著先生,時而幫他擺瑜珈磚,時而比手畫腳指示先生瑜珈枕該怎麼放,有時候還會忍不住出聲告訴先生的手或腳應該要停在哪。
這樣的情況我觀察幾堂課後,這天夫妻倆比以往早些來到教室,我詢問夫妻今天既然早到是否想選擇新的位置練習,太太一聽到便很開心地跑到最後一排中間,先生則站在原地看著太太,看起來像是在等待指令。果不然太太立刻叫先生坐第一排,並說:「你去坐最前面,不要一直跟著我啦!」先生有些不知所措地看了看,最後依舊在他原本的靠牆位置坐下來,還不忘回頭看太太。
課程開始了,我看到太太邊練習邊不時歪著身子看著前面的先生,剛好這天有位晚進教室的學員,坐在夫妻兩排間而半遮住太太的視線,太太只好被迫放棄盯著先生,最後完全進入她自己的練習,回到之前先生還沒加入課程時的專注狀態。
先生有些手忙腳亂地看著我的示範,聽著我的引導摸索動作,當來到坐姿前彎時,我給予大家幾個可用的輔具方式,以輔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現狀的位置。先生似是沒有聽到,只是漲紅臉、皺著眉拼命地想把自己的身體往下壓,當大家已各自的停留,先生仍是掙扎著,我看著先生繼續引導,並重複提醒大家可以透過活動嘗試各種角度,不一定只是停在同個方向不動。終於,先生像是突然想到抑或聽到我的聲音,他看向身旁的瑜珈枕,並伸手拿來放在他的腿後側支撐,他吐了一大口氣,我感受到他的釋放,掙扎瞬間被解除,取而代之的是安心靜止。
賦權,賦予權利,英文是 empowerment。
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,只是在社會環境下成長的我們,在有形及無形的學習和接收資訊當中,我們逐漸忘記這個能力。當我們還是嬰兒時,我們不舒服就哭、開心就笑,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本能,是我們賦予我們自己的權利,一種單純而直接的能力,沒有人可以阻止或規定我們。然而當我們漸漸長大之後,因為我們必須學習一些規矩,好讓我們可以在不同場合裡應對,無奈在這個過程中,通常只強調「不能」、「不可以」,卻沒有告訴我們在規矩下也有「可以」、「試試看」的時候,久而久之我們便習慣以「不允許」的單一反應套用至自己及對外的任何事情上,「我不可以這麼做...」、「你不行這麼說...」、「我來做因為你不會...」等,我們自然地否定自己,默默失去許多嘗試的體驗,亦無形中剝奪他人學習的機會。
是的,在一個大環境中,我們確實需要在各種場域跟從各項規定,但至少當我們進到瑜珈教室,回歸自己的身體練習時,我們能夠追隨自己最純粹的感受,允許自己做當下最想做的事,累了就休息、渴了就喝水、想上廁所就走出教室,甚至想中斷練習就離開,尊重當下最真實的自己,
你的美麗來自於你賦予自己最真實的權利。——瑜療師碎念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