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的練習很特別,請來客座 Vikasa Yoga 的老師來帶領大家。一開始的時候,老師說:「我今晚會帶領大家兩個小時的流動,流動的定義對我而言,就是專注和紀律,再搭配 Vikasa Yoga 特殊梵唱節奏音樂,可以帶領大家呼吸和身體的流動。而我個人推崇簡樸的練習,我們都知道瑜珈裡的體位法練習只是一小部份,更重要的是,(指指腦袋) 心智的練習。」
然後,以三組的頭顱清明呼吸法做開端,接著進入大身鎖印,緊接著第一個動作就是坐姿直腿前彎,停十個很慢的呼吸,當我正在試著讓身體慢慢進入狀況時,下個口令已來到孔雀。此時,地板撞擊聲四起,同學們呵呵大笑,只見老師傳來低沈的俄國口音,嚴肅地說:「紀律、專注。」
而我,瞬間升起一股煩躁感,覺得我的身心尚未進入狀況,怎麼就來一隻孔雀啊?但我立刻告訴自己:「很久沒有傳統瑜珈,趁此機會好好把握練習呀。」因此,我仍是選擇跟著口令繼續,怎奈下一個動作就是手倒立,只見老師在前頭停得很穩,還能堅持數到十,於是,我只好坐在金剛座觀賞著,以及觀賞著四周圍少不了的地板撞擊聲,大家卻必須努力憋住笑聲。
這時候我想著金剛坐也不是辦法,畢竟我還是想讓身體活動,只好自己做起下犬多面向流動,讓將近三週大部份都處在前後方向動作 (矢狀面)的身體舒緩一下。這時候,又傳來紀律、專心、呼吸的強調口令,我抬頭一望,全班只有我在“蠕動”,我心想:「啊糟糕,我犯大忌了!」
接下來進入一連串手平衡組合,有幾個動作我從來沒看過,此時我再度觀察自己整體狀態,最後決定退到旁邊休息,因為當下的我,確實感受到無法完全地將身心合併,為了確認不是一時衝動,我還回到四足跪姿再次衡量,硬要我模仿動作也不是不行,只是我的心真的無法和動作此時在同一個狀態裡。
我坐在旁邊觀賞著頭倒立組合、後彎組合、扭轉組合、開腿組合,老師除了每個動作都數十,口令會不斷提醒:「回到簡樸。」此時,我理解我無法合一的原因是什麼,我想練習的簡樸,和老師給的動作合不起來。看著我的同學們,各個漲紅臉、汗流浹背,停 (ㄍㄧㄥ?)在動作裡認真執行勝利呼吸法,心生佩服。
突然想起以前的自己,我也是這樣的,努力咬牙完成,似乎不懈怠地完成整堂課,才叫“有練到瑜珈”。
也想起從前在會館教的進階流動課,業務為了能讓體驗生入會,總是把他們放到我的課程,於是,常常課程上到三分之一時,體驗生就會坐下用羨慕眼光看著身旁的同學。
攤屍式的時候,我才又回到墊子上,躺在墊上的我,突然明白了老師一直強調的簡樸是什麼。口令單純,只講動作梵文跟身體部位;呼吸單純,一律數到十;音樂單純,從頭至尾都是同首且節奏規律的音樂;串聯單純,有阿斯坦加的影子,只是幾乎沒有基礎動作,都是直接進入高階動作,也沒有 vinyasa 過度。練習結束後,老師說只要將這一整套動作記起來,每天練習,保持簡樸的練習。
想來確實有意思,現代的瑜珈為因應社群媒體和商業需求,早已脫離最原始的樣子,想盡辦法設計各種新穎動作、使用各種道具、用各種知識科學來豐富口令,然而,回到<瑜伽經>裡談論的瑜珈,就只是「安定的坐著」。
我常常鼓勵自己的學生,不要只是一味上我的課,有機會多接觸其他老師的課,肯定能在不同方式的練習裡,有新的體悟和發現,況且我非常相信經常上我課的學生,早已具備如何在不同的課程裡,找到最適合自己方式的能力。
「當全世界都在提倡瑜珈帶來的益處,身為瑜珈指導者的我們,可以思考:『我是否在開啟這道門,邀請瑜珈愛好者進來練習的同時,也犧牲了那些在門外觀望,卻連門邊都不敢靠近的有心者』?」——瑜療師碎念
As a yoga instructor, to open or close the door is a choice, a choice from the intention of being a yoga instructor.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