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正念練習>> 一書在 <日常生活中的正念> 其中一篇提到:做菜時正念分明。作者說:「烹飪和做菜,是你跟食物建立美好連結的一個機會。」
其實不僅是做菜和烹飪,只要是任何你正在專心進行的事,並且享受在過程,皆能產生連結,而連結後的結果也許你會感到愉悅或者不悅,卻因有了這個連結,使你又多一次機會靠近、看見和貼近自己,這就是一種「美好連結」。
回顧這幾週我陷入學當食神的狀態,我唯一的意圖就是「學當食神」而非「變成食神」,然後抱持著好奇與嘗試態度去執行,即便過程中多次出現失敗料理,卻在稍微懊惱及碎碎念後,更加燃起鬥志去探索各種方法,同時也從這過程中再度看見自己原有的好勝心和完美主義。
像是我做軟餅乾的那週,我已經看見「餅乾烤失敗」,同時我也看見「自己正看不見哪個製程出錯」。餅乾烤失敗是「已經發生的事實」,再繼續懊惱的看下去,餅乾也不會變好吃或變回麵糰讓我重烤,於是我將焦點轉而放在「我仍未發現的細節製程」。由於搜尋到的方法至少有十種,我也不知道哪種方法是最適合我現有的烤箱、材料品牌等,我只好都去試驗,直到符合我心目中最想要的成果,縱使過程繁瑣重複,卻因這個一心一意的沉浸和觀照過程,自己便安然地處在此時此地。
在瑜珈練習中亦是如此。無論是倉促地進入瑜珈教室、帶著煩惱進行瑜珈動作,或是十分專注在當下練習,全部都是「一個過程」,將重點放在「觀看過程」,甚至是「欣賞過程」,去看見「那些已經看見的部分」,也去看見「那些看不見的地方」。
雖然到現在仍會有學員不時表示:「我剛剛上課很分心,我該怎麼辦?」、「我剛剛上課狀態很差,是不是這樣就不適合練習?」、「我下課後感覺更不好,我是不是練錯了?」不管是分心、狀態差或感覺不好,皆是一個結果的呈現,自己卻因練習更清楚發現它的存在,甚至在練習後釐清那些模稜兩可的部分,也許再近一步為之做出些許調整。
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練習,確實都在盡所能幫助我們過著更好、更健康的生活,但倘若過度聚焦「種因得果」、「練習瑜珈等於變好」,無形中便束縛著自己的觀察視野,汲汲追求香甜多汁的大果實,而忽略身旁早已遍結的小果實。
「瑜珈是讓我們學會與自我一切、與人事物連結的平凡人,而不是變成孤芳自賞的神人。」——瑜療師碎念
報名 瑜珈療癒 課程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及想了解的課程,收到訊息後,我會盡快與您聯繫!